- 文字 | 图片 -
@丰城贻燕
- 整理-
@桔里
▼
自古以来,随着移民成为南方当地居民的主体,中原文化也成为闽南文化的主体,闽南文化实质就是一种移民文化,构成了闽南文化的一个特征。泉州民居门匾上的“衍派”、“传芳”,如“颍川衍派”(陈姓)、“九牧传芳”(林姓)、“紫云衍派”(黄姓)、“开闽传芳”(王姓)等,均证明中原传统在泉州的延伸。如今,泉州主体居民均来自中原地区的移民,强调祖先渊源的形式,说明了对中原文化的尊崇。
衍派是姓氏的发源货渊源、支脉,与传芳是姓氏中的两个方面,传芳也叫“丁号”,代表盖星石其中的一个支脉。传芳指姓氏中某个典型人物的德操、风范,或者足以垂范于后世的行为准则及赫赫声望。这些作为姓氏郡望或堂号标志的字眼,成为闽南文化中一个有趣的特征。
展开全文
星罗棋布的闽南村落,以地域和血缘为基础,往往具有一定的家族性,这使之得以稳定的发展。“但同一个姓氏,就算在同一个村庄,也会有不同的衍派。一个姓氏在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衍生出姓氏的支脉,也出现了不少贤才俊杰,或经历了一些值得铭记的事,或遗存下一些珍贵的物件,许许多多佳文美谈依然流传至今。传芳相对于衍派而言更具有地域性,因为各地的传芳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衍派也有不一样的传芳。
许氏出于姜姓、炎帝·神农氏苗裔,与齐同宗,伯夷、伯常之后。伯夷号称太岳,为“烈山五姓”四岳之一。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封伯夷后人文叔于许(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许是个小国,春秋时为郑、楚所逼,几度迁徙。战国初年被楚国所灭,其族裔遂以原国名为氏,奉文叔为许氏得姓始祖,以“太岳传芳”纪念先祖伯夷。
战国初,许国为楚国所灭,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仍以国为姓。全国许姓分有高阳许氏、安陆许氏、汝阳许氏、太原许氏、晋陵许氏和中山许氏六大支,其发祥地都在河南许昌。故闽南地区居住的许氏村落中,按渊源分支,堂号分有“汝阳衍派”、“高阳衍派”等。
瑶林衍派是许爱发源或渊源,支脉,后代。
许爱,唐代人,南绍许陶裔孙,官居左侍御、特晋银青光禄大夫、世袭宣威将军。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年),许爱由固始率姚、孙二夫人入闽,镇守漳州诏安,因有功加封翊忠巡应侯。故晋江许氏村落也有以许爱公官职为传芳的堂号,例如:“侍御传芳”、“银青传芳”。
据谱牒记载,唐末家乡遭兵革,许氏全族被清剿,许爱公率姚、孙二夫人入晋江(据传孙夫人葬漳州),先居十七八都瑶林村(即现杨林)。后察看地形狭小,无发展前途,遂命其婿施典同女另择地开基(施典即前港钱江之祖,唐季任秘书丞)。后来许姓也由瑶林分徙居邻乡丁亭。为纪念开基之地,故凡属石龟(丁亭原名)所析之许氏子孙均以“瑶林衍派”为堂号。
丁亭原属杂姓住居地,住有王、花、陈和蔡姓等,自许姓迁入,人丁兴旺,他姓渐微,或迁徙外乡。后许姓成了晋江有名的大姓望族。又由于乡中有一块风水石,其形貌如一巨大灵龟,故后人改丁亭乡为石龟乡。
石龟许氏一世始祖爱公,生子三,长子达公分居大房蓬山,次子川公分居西花,三子泮公开基瑶林,计三大支派。长子达公学世睦,官宋侍御,派衍东石大房乡。住居蓬山,故灯号称“蓬山衍派”。爱公次子川公,任宋招讨使,分居浯坑,灯号“西花衍派。”西花派以许爱为一世,川公为二世。三子泮,世居石龟(即瑶林派),其大灯号则用原名“瑶林”。因世代久远,《族谱》遗失(毁嘉靖年间倭寇之乱),故各支派对祖辈的记载存在些许差异。“蓬山”、“瑶林”和“西花”是亲兄弟,都承认是侍御公后裔。
驷行,又称刺园。古隶属晋江县四都,现为晋江市内坑镇柑市村所辖。位于内坑镇东北部,福厦告诉公路穿村而过。早为盛产柑橘、梨果林区。现有林、黄、许三姓。
驷行许氏,源自晋江蓬山大房村璋公派下,二世规公之系,十四世宽公之后裔。灯号“蓬山”,沿用祖居地大房村许氏字行。现在人口百余人。另有族人分衍台湾、香港、澳门等地。
湖内,古隶属晋江县四都,现为晋江市内坑镇湖内村,由湖内、后坑、社仔3个自然村组成。国道324线穿境而过,西、南、北与南安市官桥镇接壤,东畔白垵村,全村人口2000多人,相传湖内村有一大湖,里人沿湖而居,故称湖内。有陈、刘、蔡、许、张、黄、郭等姓氏。湖内出于丘陵土埔狭长地带,农田少,旱地多。
湖内许氏,是“瑶林”派系。采用石龟许氏字行。现尚存一本修于清光绪辛丑(1901年)湖内许氏族谱。据族谱记载:三世祖质隐公,生于壬寅年;四世祖国守公,号见心,声誉明隆庆丁卯年(1567年)。据此推算,湖内许氏始祖应于明初肇机是乡。相传许氏为湖内最早的开拓者。先湖内许氏在乡族人50余人。
雷厝,雷姓住居地。雷厝,位于内坑古山村,南依熊山南麓,东北衔东环大道,毗邻内坑街。据雷厝谱牒载,雷厝一世祖雷思文顶当桔里许氏(为石龟瑶林支脉),后复姓雷,雷氏繁衍数百年,直至上世纪30年代,雷氏与异姓发生民房纠纷,对方欲毁掉雷厝民宅而动了官司。恰巧,时任国民党军队旅长许定远到此发现雷厝宗祠里后三殿既有雷公又有许公祧位。在许旅长的主持下,平息了毁雷家厝宅的风波。自此,雷氏又以许为姓。后来,因雷姓是畲族,受民族政策的影响又有几户恢复姓雷。雷厝现有雷、许两姓居住。
整理 | @桔里公众号、@丰城贻燕
更多分享·阅读原文
微信搜索·jinjiangjuli
☞凡未标注为本公众号原创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推文
☞本人认为:公共文献即是公共资源,公众有权参阅。因此现将搜集而来的资料一一整理,以公众号的形式发布,以飨诸位热爱家乡的朋友。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短消息给我,或者加我个人微信。感恩
常识 |内坑镇黎山村张坑自然村
内坑镇黎山村张坑自然村,原有张氏族人由泉郡惠安县张坑村迁徙至此,仍以张坑为村名,距今已有400余年。村中有秋枫古树一株,高约15米,地围630厘米,冠幅16米。树干微略倾斜,自主干3米处分出三四枝杈,向四面延展,枝叶茂盛。而在秋枫树的旁边,有一棵古榕树,年岁也百年有余了,树高约17米。早期,秋枫树是‘村中心’。以前村里要宣传什么事或者要进行工作分工时,都在这里集中。另外,这里也是大伙纳凉吃饭的地方,每天都很热闹。